2007年4月30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副刊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邓拓收藏”的联想
赵畅

  《人民日报》前领导人、后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的邓拓,酷爱书画,是琉璃厂的常客。他陆续在这里买了不少古书和名人字画,那时这些东西价钱便宜,邓拓的稿费和工资还能应付。但碰到价高的珍品,他就囊中羞涩了。1962年,重庆的白龙平先生携其珍藏的苏东坡的名画《潇湘竹石图》来京求售。因有人认为此画是赝品,荣宝斋没有收购。邓拓听说并看过后,认为确为宋画,有心购买。经朋友斡旋,售价降至5000元。邓拓最后以一个老顾客老朋友身份,请荣宝斋暂垫,由他们挑选他的藏画偿还。荣宝斋最后从邓拓的藏画中选出32幅抵还。
  领导干部喜爱收藏,乃个人兴趣爱好所在,无可厚非。想起了毛泽东与人“争夺”名著碑帖一桩“趣闻”:1937年秋,左翼作家舒群来到山西,任八路军总部随军记者并担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。行军途中,在一片废墟里,舒群竟拾得莎士比亚的《汉姆莱脱》、《奥瑟罗》、《李尔王》、《仲夏夜之梦》四本书,另有《石索》、《三希堂》残帖各两卷。1938年初春,舒群在朱光的陪同下,来到毛泽东住处。面对心仪已久的伟人,舒群倾尽挎包中珍藏数月的名著和碑帖,献给毛泽东。毛泽东喜不自胜,却不料,一旁的朱光向毛泽东提出了“见面分一半”的要求。毛泽东听了,脸上作激愤状,口中连连斥曰:“岂有此理!岂有此理!”在面红耳赤、你“争”我“抢”中,朱光索取了《奥瑟罗》和《李尔王》,以及《石索》碑帖。伟人也罢,领袖也好,作为性情中人,对收藏的热爱,从中可见一斑。只是,这样的收藏与贪无关,与贿无涉。
  是啊,不论是谁,收藏从来都须收之有理、藏之有道。对领导干部的收藏而言,则更应如此。然而,对于贪官又哪里做得到呢?荣宝斋记忆犹新,与邓拓“绝不会强来”不同,“康生是经常这么干”的。曾看到一个材料:有一天,康生来到张伯驹家中,借了几幅明清字画。一晃几个月,康生那儿再没了一点儿消息。无意之中,张伯驹把这件事跟陈毅说了。陈毅十分生气,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周恩来。于是,总理让邓颖超传话“旁敲侧击”。
  康生没有想到,周恩来、邓颖超会插上这让自己无法抵挡的一杠。当晚,只好让人把那几幅画儿送回到了张伯驹家。
  步后尘者,自是不绝。已被判处死刑,缓期两年执行的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原局长王天义,喜欢附庸风雅。他大量购买古董、书画等艺术作品,其收藏价值总值达600余万元。其中一部分已经查证,是用受贿来的钱购买的,或直接由行贿人付款,或直接委托行贿人到拍卖行竞买所得。无独有偶,郑筱萸案所涉行贿名单中,包括海南康力元集团。在纪委部门查实的证据中,联系两者的实物是一幅价值数十万元的画作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郑筱萸本人有书画方面的爱好,康力元的这个礼物显然是投其所好。而康力元获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——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,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历年来共获得批文277个,仅2005年就获得了100多个批文,其中利润最高的抗生素类药占了很大部分。
  “上有好之,下必迎之”。只要领导干部有爱好,别有用心者总会千方百计迎合之,最终拉人下水、为其谋利。但收藏不能成为“雅贿”的代名词,领导干部决不能将自己的收藏建立在“雅贿”之上。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出通知,要求制止和坚决纠正国有文物送礼的违法行为。其实,这不仅是“文物界”也是全社会都面临的一个严肃话题,也更是摆在热衷于“雅玩”的官员面前的一个严肃话题:“雅贿”也是贿赂,“雅贿”涉嫌违法犯罪!